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,除了了解患者的用藥禁忌,還應保證藥品質量。要保證藥品質量,必須合理、正確、嚴格地進行藥品儲存。
藥品從生產到消費領域的流通過程中經過多次停留而形成的儲備,是藥品流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.藥品養護: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與方法,研究藥品儲存養護技術和儲存藥品質量變化規律,防止藥品變質,保證藥品質量,確保用藥安全、有效地一門實用性技術科學。
噻二唑廠家帶您了解儲存標準如下:
(1)色標管理
為了有效控制藥品儲存質量,應對藥品按其質量狀態分區管理,為杜絕庫存藥品的存放差錯,必須對在庫藥品實行色標管理。
藥品質量狀態的色標區分標準為:
合格藥品――綠色;不合格藥品――紅色;質量狀態不明確藥品――黃色。
按照庫房管理的實際需要,庫房管理區域色標劃分的統一標準是:待驗藥品庫(或區)、退貨藥品庫(或區)為黃色;合格藥品庫(或區)、中藥飲片零貨稱取庫(或區)、待發藥品庫(或區)為綠色;不合格藥品庫(或區)為紅色。三色標牌以底色為準,文字可以白色或黑色表示,防止出現色標混亂。
(2)搬運和堆垛要求
應嚴格遵守藥品外包裝圖式標志的要求,規范操作。怕壓藥品應控制堆放高度,防止造成包裝箱擠壓變形。藥品應按品種、批號相對集中堆放,并分開堆碼,不同品種或同品種不同批號藥品不得混垛,防止發生錯發混發事故。
(3)藥品堆垛距離
藥品貨垛與倉間地面、墻壁、頂棚、散熱器之間應有相應的間距或隔離措施,設置足夠寬度的貨物通道,防止庫內設施對藥品質量產生影響,保證倉儲和養護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。藥品垛堆的距離要求為:藥品與墻、藥品與屋頂(房梁)的間距不小于30厘米,與庫房散熱器或供暖管道的間距不小于30厘米,與地面的間距不小于10厘米。另外倉間主通道寬度應不少于200厘米,輔通道寬度應不少于100厘米。
(4)分類儲存管理
應有適宜藥品分類管理的倉庫,按照藥品的管理要求、用途、性狀等進行分類儲存。可儲存于同一倉間,但應分開不同貨位的藥品有:藥品與食品及保健品類的非藥品、內用藥與外用藥。應專庫存放、不得與其它藥品混存于同一倉間的藥品有:易串味的藥品、中藥材、中藥飲片、特殊管理藥品以及危險品等。
(5)溫濕度條件
應按藥品的溫、濕度要求將其存放于相應的庫中,藥品經營企業各類藥品儲存庫均應保持恒溫。對每種藥品,應根據藥品標示的貯藏條件要求,分別儲存于冷庫(2-10℃)、陰涼庫(20℃以下)或常溫庫(0-30℃)內,各庫房的相對濕度均應保持在45%—75%之間。
所設的冷庫、陰涼庫及常溫庫所要求的溫度范圍,應以保證藥品質量、符合藥品規定的儲存條件為原則,進行科學合理的設定,即所經營藥品標明應存放于何種溫濕度下,就應當設置相應溫濕度范圍的庫房。如經營標識為15-25℃儲存的藥品,就應當設置15-25℃恒溫庫。
對于標識有兩種以上不同溫濕度儲存條件的藥品,一般應存放于相對低溫的庫中,如某一藥品標識的儲存條件為:20℃以下有效期3年,20-30℃有效期1年,應將該藥品存放于陰涼庫中。
(6)中藥材、中藥飲片儲存
應根據中藥材、中藥飲片的性質設置相應的儲存倉庫,合理控制溫濕度條件。對于易蟲蛀、霉變、泛油、變色的品種,應設置密封、干燥、涼爽、潔凈的庫房;對于經營量較小且易變色、揮發及融化的品種,應配備避光、避熱的儲存設備,如冰箱、冷柜。
對于毒麻中藥應做到專人、專帳、專庫(或柜)、雙鎖保管。